八月远方
听风低吟,看云流浪。永远的远方......
首页

 

如何正确看待文化自信

 

当「文化自信」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词,成为教育、媒体、政策中的高频词汇,如何理解它,如何落实它,便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。遗憾的是,在很多场合,这一概念被滥用、误解,甚至被扭曲为排斥外来文化、制造身份对立的工具。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不是自我陶醉,更不是文化清算,而是一种开放、从容、深刻的文明意识。

文化自信不是文化封闭。有人以「文化自信」为名,否定一切外来节日,拒绝学习西方艺术、哲学、制度与语言,仿佛「引进」就是「崇洋」,「使用」就是「背叛」。但若文化强大真如他们所说,何须恐惧外来文化?一棵参天大树,何惧飞鸟栖息?一个文明真正的自信,不是禁止别人靠近,而是欢迎世界靠近。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,唐代长安万邦来朝,哪一次文化的高峰不是在融合与对话中达成的?

文化自信也不是民族情绪的道德高地。有人将「文化自信」当作口头禅,却在现实中用它为排外、狭隘和愤怒找借口。他们骂人「汉奸」、痛斥「文化殖民」,却无意推动本土文化的复兴与创造。他们以抵制外来节日为荣,却未曾认真思考如何让端午节与春节焕发新的活力。他们挂着「文化自信」的招牌,实则缺乏文化思辨力,心中没有文化,只有情绪。

文化自信的本质,是「知其然,亦知其所以然」,是对自身文化历史的深入理解与理性认同。它不是建立在对他者的否定上,而是建立在对自身价值体系的内在信服上。我们尊重传统,不是因为它古老,而是因为它在今天依然有意义;我们欢迎外来文化,不是因为它更高级,而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的更新与发展。

文化自信不是重复老祖宗的辉煌,而是继承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。我们不是为了怀旧而自信,而是为了持续创造而自信。我们可以欣赏汉服的典雅,也可以设计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国风服饰;我们可以阅读四书五经,也可以借用现代学术的方法重新诠释;我们可以守护古典美学的精髓,也可以在数字技术中表达当代的美。

文化自信也意味着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。一个真正自信的文化不惧批评,不怕反思。我们可以直面历史上的封建与专制,反思文化中存在的父权压制、等级意识、迷信糟粕,这种反思不是「去中国化」,恰恰是文化清理与更新的必要过程。唯有如此,我们的文化才能焕发生命力,而不是成为高喊「回归传统」时的空壳符号。

我们要的不是「博物馆里的文化」,不是「仪式化的文化」,更不是「口号式的文化」,而是一个能滋养人心、应对现实、推动未来的活文化。文化自信,是年轻人愿意以中文创作并走向世界,是企业用中国理念构建全球产品,是艺术家用东方美学表达普世情感,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选择与坚持某些文化样式,而不是在别人监督下「正确地」过某些节日、穿某种衣服、说某种话。

文化自信,不是「我们什么都好」,而是「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去理解自己、理解别人,并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」。它不是虚张声势的自我鼓励,而是静水流深的文明沉淀;不是口号,而是行动;不是用来要求别人,而是先要求自己。

所以,我们要警惕那些打着「文化自信」旗号行文化排外之实的人。他们不是文化的守护者,而是文明的搅局者。他们让「自信」变成「自闭」,让「传统」变成「禁令」,让「尊重」变成「压制」。真正的文化自信,是不惧比较,不怕混杂,敢于承认复杂,也敢于超越旧我。

文化不是用来设墙的,而是用来筑桥的。文化自信的终极形态,不是我们大声说「我们不怕你」,而是我们有力地说「你愿不愿也了解我」。这才是一个成熟国家的文化姿态,这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自信表达。

 

发布时间:2025-06-26 03:43:04 Bourne | bo@omuen.com